咨询人:孩子妈妈查询配资平台
当事人年龄/性别:15岁男孩,初三
指导老师:许老师及其团队
情况介绍:
孩子沉迷手机
亲子关系恶劣
(本篇文章为孩子妈妈自述。)
果壳心理真实咨询案例,内容经当事人许可呈现。
“你们再逼我,我们就一起死!”
当时儿子拿着刀,对我们这样吼着。
前段时间,刚进入暑假,儿子借着上网课的机会偷偷打游戏,被我发现之后,我在一怒之下摔了他的手机。
没想到他暴怒,冲进厨房拿起菜刀要砍我,孩子爸爸听到声响后赶忙过来,一把抱住孩子,我们之间才避免了一场悲剧。
可从此,儿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闭门不出,他逐渐变本加厉,不仅玩游戏非常过瘾,也越来越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,玩游戏出现黑白颠倒,晚上不睡、早上起不来。不仅如此,他还辱骂我们。
展开剩余79%尽管前段时间,我和孩子爸爸在网上听很多课,总觉得使不上劲,我儿子丝毫没有改变。不论我们如何努力帮助儿子,儿子反而更憎恶我们了。
孩子妈妈发给分析师的内容
儿子网络成瘾,
与我们亲子关系的“此消彼长”
-
在和许老师的接触下,我逐渐了解到,儿子在网络世界中,感觉到自己是被关爱的、有掌控感的;同时也可以感觉到现实生活中缺失的归属感……
有些孩子网络成瘾的出发点是:自己沉迷游戏,是对父母长期以来对自己冷漠、漠视的一种报复--“我希望今后父母能对我好一点。现在开始还不算晚。”
帮助儿子远离网络成瘾,
重建我们良好的亲子关系
-
在专家许老师的帮助下,我了解到需要通过调整认知、情绪、行为三方面,构建我们和儿子之间的亲子关系,以对抗儿子的“网络成瘾”:
1.调整情绪
首先需要我和孩子爸爸能够以更为接纳、更为积极的情绪(例如以平静、理解、接纳的心态),耐心地与儿子交流,让儿子感受到我们在意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成绩,更在意自己的感受和情感需要,先增加儿子的安全感。
同时,在我和孩子爸爸在争吵孩子问题、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、处理消极情绪时,尽量不要把儿子牵扯进来,不把儿子当做矛盾的“中转站”。
当然,我们还开始不停的发掘发现孩子的优点,多表扬,多鼓励,激发他的现实成就感,而不是只从虚拟的网络游戏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。
2.调整认知
我和孩子爸爸需要客观看待网络游戏。我们在最开始的时候,很认真的思考了——“我如何看待孩子玩游戏、刷视频?”
在我们的内心深处,到底是害怕儿子玩物丧志;还是害怕儿子沉溺于游戏中,从而不再需要我们;或是担心孩子日夜颠倒、弄垮了身体。
尤其是,每次看到儿子玩手机的时候,我们最开始脑海中出现“又在玩游戏,你这辈子都完了!”同时,我们也感受到焦虑、生气,于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,开展说教。
但这一系列想法和动作并不合适,也是因为过往中,我们都是采取这个模式,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才愈发恶劣。后来,我们尝试从不同角度看待儿子玩手机这个事情:尝试把他看成阶段性的、可以解决的矛盾。
这样,当我们看到儿子再次玩手机的时候,我们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暴怒,采取许老师教我们的方法对孩子开展。
3.调整行为
在过往中,我们对孩子采取的方法都是“劝阻”,许老师告诉我们,这并不能有效干预孩子网络成瘾行为的行为。
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应当避免采取这种无效的办法,而尝试寻求其他有效措施。于是我和孩子爸爸开始以身作则,我们全家一起制定家庭屏幕时间计划,在吃饭时间、与家人朋友聚会时间不使用电子产品;而且每天1小时不使用电子产品。
当然,我们现在会每天抽出时间,和儿子一起打球,这是他很喜欢的体育项目。在我们一起打球的过程,儿子对我们的态度也逐渐发生变化。
就在我们的陪伴和引导下,我儿子现在逐渐减少手机游戏,他也意识到手机能带来的是一时的快乐,短暂且让人更加空虚。放下手机,重新获得对生活和学习的掌控感,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,一种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。
发布于:河南省汇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